每年8月的6-9日,当太阳到达黄经135°,直射点在北纬16°19′,标志着秋季开始,暑去凉来,为立秋也,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3个节气。
立秋也是一年里天气变化的关键时候。立秋时候,天气并不会马上凉快下来。俗话说“晚立秋,热死牛”。晚立秋的话,接下来还会有一段时间的高温闷热天气;但是也不用担心,因为“一层秋雨一层凉”,过不了几场雨,酷热就随夏而逝了。
立秋有三候,五日一候:初候,凉风至;二候,白露降;三候,寒蝉鸣。说的是,立秋开始,北风居多,凉气随北风而来;又五天,白天日照依然很多,夜晚凉风造成昼夜温差变大,清晨植物的叶子上就会出现露珠;再五天,此时植物茂盛,温度适宜,大量的蝉在这时候蜕变,躲在树丛中鸣叫,告诉人们凉爽的秋天来了。
立秋节,也称七月节。清代在立秋节这天,悬秤称人,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,以验夏中之肥瘦。民国以来,在广大农村中,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,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。还有以西瓜、四季豆尝新、奠祖的风俗。又有在立秋前一日,陈冰瓜,蒸茄脯,煎香薷饮等风俗。
每年立秋,随着果蔬的成熟,篁岭进入了晒秋最旺季节。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,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。
在湖南、江西、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,由于地势复杂,村庄平地极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、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。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,逐步成了画家、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,并塑造出诗意般的“晒秋”称呼。